几何PPP项目绩效考核的三种类型分析——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例
来源: 编辑: 更新于:2018-1-4 阅读:
3、综合考评
综合考核,这里是指对水环境治理项目各子工程(项目)进行逐项打分(扣分),最终汇总得出一个综合考核得分,并以该得分作为项目的整体付费依据。典型案例是华东某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河道治理PPP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6条河流综合治理和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及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运营维护工作包括污水管道日常养护、污水泵送、截污涵闸、水面保洁、水体绿化养护(水生植物)、水体绿化养护(浮岛绿化)、河道清淤、绿化养护(仅限于青龙河、陷泥河上盖公园)、潜流湿地(仅限于大学城湿地)、表流湿地(仅限于大学城湿地)等。该项目采取例行考核、随机抽查和公众调查相结合方式进行:例行考核每月1次,考核水质监测指标、水体感官指标、污水主管道充满度、积泥量和河道垃圾量;随机抽查由河道管理部门和排水管理部门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负责,主要检查垃圾、水草、漂浮物、截污涵闸、井盖及污水溢流口管理等,实行倒扣分制度;公众问卷调查由业主或河道管理部门负责,每年进行一次,邀请环保志愿者和本地媒体共同参加,每条河流发放20份问卷调查表,实行倒扣分制度。
二、不同绩效考核类型分析
以上三种绩效考核类型各有利弊。
从整个系统的环保绩效达成角度,断面考核的约束性最强,理论上会倒逼社会资本统筹本项目各项建设运营内容,确保运营维护质量达到PPP约定的绩效标准。当然,这类项目所覆盖的内容应该是系统的,或者说影响断面考核的前后端环节均应捆绑打包在一个项目中,否则很难形成规模集成的效果。在各地治理黑臭水体重任在身的情况下,断面考核是较为合理的类型。
分项考核中,有行业标准且运维质量易于评估的部分(如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等)考核较为清晰;但采取打分制的部分(如水体维护、水面保洁、河岸绿化保洁、沿岸截污沟及河道设施维护等)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如果运维考核标准不具体、不易实施,将导致社会资本方和政府方难以达成共识。特别是我们注意到,个别地方此类项目把诸如道路、景观等相关性较弱的内容也捆绑打包,项目规模较大、建设内容庞杂,可能导致社会资本不得不组成松散的联合体进行投标,且整体绩效考核难度加大、付费机制复杂化。同时,各分项绩效考核指标合格,并不能保证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整体绩效一定能够符合政府及公众要求。在部分带有黑臭水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就出现即便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河道清淤工程运维绩效打分合格,河道整体黑臭状况并未彻底改观的情形。个别冠有“海绵城市”字样的PPP项目,各分项工程运维绩效打分标准均有,但独缺海绵城市本应具有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量化指标。
上篇:
下篇: